助攻企業減碳它最懂!從三大面向挑出氣候基金之王

氣候基金種類這麼多,還在傻傻分不清楚?

北美野火、中國洪災到歐洲的熱浪,掀起了你我有感的氣候變遷巨浪,全球投入搶救正負2度C背後,是為生存環境而戰,更是產業朝永續發展、升級轉型的改變動力。

在歐美,「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」是企業董事會中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,截至2021年10月,願意明確遵循並做出「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」(Task Force on Climat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, TCFD)報告書的國際標竿組織已逾2600家。

在台灣,金管會力推公司治理3.0,引導企業採用TCFD原則,從治理、策略、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等四大方向增進氣候治理能力,也注定讓「揭露氣候相關資訊」成為上市上櫃公司的例行公事。

3個方向看懂氣候基金差異

當全球企業聚焦氣候變遷議題,龐大的資金動能也迅速朝氣候基金靠攏。

根據晨星統計,2020年起,與氣候相關策略的投資急速增加,光是歐洲就有 400 檔以上開放式基金與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鎖定「氣候」主題,同時受惠各國政府淨零碳排倡議與減碳目標,不少氣候基金近3年累積報酬率繳出雙位數的亮眼成績。

但是,這麼多氣候基金該怎麼選呢?他們又有哪些不一樣?

富達國際分析,氣候投資產品琳瑯滿目,必須同時考慮其氣候影響和長期報酬潛力,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挑選:

1. 投資策略:不同的氣候基金,解決減碳問題的方式亦不同,從被動式的排除法,到主動研究、建模以聚焦特定技術,或尋求整體減碳解決方案都有。一般來說,愈需要進行大量研究的投資策略,所選標的對改善氣候變遷的助益就愈高。

2. 去碳效益:不同目的的氣候基金對去碳效益也有高低差別,像是「低碳基金」挑選的投資標的原本就是低碳企業,對整體環境減碳效果並不明顯;而「氣候解決方案基金」、「氣候轉型基金」的標的是積極減碳、致力轉型的企業,反而整體減碳效益會相對較高。

3. 深度治理:挑選能在選擇投資標的過程中深度參與的機構,其旗下氣候基金將較能確保企業減碳策略,並獲取伴隨轉型而來的大波段成長收益。

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901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