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時間,在投資決策上應做適切的配置。
對一般投資人來說,不論是年輕時期的股票7成、債券3成,或是年屆退休時的股3債7,都只是在一個時間斷面上的投資決策。從整個時間的長流來看,過去的時間,現在的時間,以及未來的時間,在投資決策上也應該要做適切的配置,以便對整個投資的規劃有更全面的安排。
過去的錢(股息/基金配息)
「配息」這幾年迅速成為理財市場的當紅炸子雞。原因有很多,如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降,人口高齡化,加重了一般大眾對於穩定現金流的需求。當然,金融業者看好投資人對配息的愛好,加油添醋地包裝出各式各樣配息的產品,也是讓配息產品愈來愈火熱的原因。
基金配息,就是把一部分基金收益(或投資本金)以現金的方式返還給投資人的過程。配息後,基金的單位淨值下降,但新淨值和配息金額的總和與原有淨值相等。所以,基金配息本質是一種從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操作,對基金收益沒有實質的影響。
既然如此,為什麼還有許多投資人還是熱衷於配息的產品呢?或許有兩種考量。
首先是買到更便宜的淨值。假設基金的淨值是12.2元,配息0.2元,則新淨值變成了12元。許多投資人仍然有「淨值低的基金更便宜」的幻覺,傾向於購買淨值更低的產品。如果一支基金的單位淨值高於10元,那麼經由配息降低淨值,能夠吸引更多投資人申購。
其次是投資收益的幻覺。假設在持有一檔基金期間,基金的淨值不斷上漲,雖然對帳單都出現獲利,但是如果不贖回,你依然感受不到獲利帶來的愉悅。這時基金公司提供配息,讓你的帳戶裡時不時有現金流入,就會讓你產生一種持續「賺到錢」的幻覺,提高你對該基金的滿意度。
相反的狀態,如果基金是處於賠錢的狀態呢?完全不配息的基金投資人會感到十分沮喪,甚至會感到憤怒,認為基金公司操作不當。而持續每個月「配息」的基金,則會讓投資人有「回收部分本金,降低了損失」的感覺,滿意度會大幅提升,同時也更願意持續抱著虧損的基金。
若干年前,台股流行的高配股政策,其實也是一種類似的策略,讓投資人手上的股票數量增加,價格又出現明顯的下降,可以吸引更多投資人投入。
然而,不管是單純的存股領股息,還是買基金領配息,你使用的都是過去的錢、過去存下來的股票,或是過去累積下來的基金單位數。要達到可以靠過股息、基金配息過活的話,需要累積多少配息資產呢?
我們可以參考「4%法則」。由於過去幾年投資報酬率不斷下滑,一般的財務規劃師考量通膨與稅負的因素之後,認為要維持退休生活直到一百歲,你必須存下「每年支出額度」25倍的退休資產。
這些資產必須每年取得4%的報酬率,同時你每年可以從總資產中提取4%當作生活費。假設每年的生活費需要50萬,如果要達成財富自由,就必須要有1250萬的生息資產(1250萬的4%就是50萬)。當然,隨著你的年紀跨過8、90歲,可以逐步提高你的提撥率,不需要留太多錢給子女。
從整個時間的長流來看,過去的時間,現在的時間,以及未來的時間,在投資決策上也應該要做適切的配置,以便對整個投資的規劃有更全面的安排。
現在的錢(存股/定期定額)
要能夠有過去的錢,就必須從現在開始累積起。除了銀行存款,常見的做法是存股或是定期定額,這其實談的是同一件事,也就是「平均成本法」(Dollar Cost Averaging,簡稱DCA)。
採取定期定額的人不少,但能夠正確且深入研究的人就少了。提到定期定額,多數人只是粗淺地認為,它是一種用來避免套在高點的策略,因為透過定期定額投資,可以發揮降低「平均成本」的效果。然而這並非定期定額策略的好處,因為這麼做,最終平均成本也有相同的機率是提高,而不是降低。
事實上,定期定額策略對投資人的思考、行為,以及對金融市場的感知都有巨大的影響力,這才是定期定額策略的核心,以及它的神奇之處。定期定額以簡單機械的方法,實現了資金的跨時間配置,相當於在時間維度上分散了風險,實現穩健收益。我一向不建議投資人「存個股」,因為個股的風險實在太大。
那有沒有穩賺不賠的標的呢?巴菲特總是建議一般投資人買標普五百指數ETF,在台灣也就是購買元大台灣50。指數基金的好處在於,它本質上等同於「追蹤大盤」,不去賭某家公司,而是賭整個「國運」,或是全球的運氣。
且長期來看,人類的經濟規模是不斷成長的,全球股價市值也不斷上升。我們突然發現,只要時間拉長,你投資股市不再是賭博。因為長期來看,出現負報酬的風險竟然可以趨近於零。
對於現階段正在努力工作賺錢的人來說,一開始是不可能有很多錢的,但定期定額或是存股,其實等同於「賭」上了自己日常的賺錢能力和長期的紀律投資。因為你的時間是一種絕對排他性的資產,而你將花時間賺來的錢,壓進一個標的當中,它就變成了機會成本無限大的資產,這個賭注不可謂不大。
所以,當你把自己最具價值、機會成本無限大的優質資產拿來投資時,只能選擇萬無一失的標的,那是什麼?我相信那會是人類整個經濟的發展。具體來說,我會壓在證券市場,也就是元大台灣50、標普五百指數ETF,以及加密貨幣。
未來的錢(借貸)
能夠規劃用於投資的錢,只有過去存下來的錢以及現在有的錢嗎?遠遠不止,你其實還有未來的錢可以使用。
債務以及隨之而來的利息,是金融史上最重要的發明。債務可以讓借方使用未來的錢滿足當前的需求。試想一位農夫發現儲藏的糧食都被老鼠吃光了,而距離收成還有一個月。如果沒有借貸和利息,他和他的家人可能要餓肚子一個月,或端看附近鄰居有沒有好心人施捨。但債務在當前和未來的食物消費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,使巨大的消費落差變得平滑,更將未來的收成移到了現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