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不能準確了解自己每年需要的生活費,你要如何推算你需要多少退休金,過上退休後想過的生活呢?
- 存錢的方式有很多,沒有哪個方式是最有效的,但只要能讓你成功存下錢的,都是最好的方法。
- 沒有記帳習慣的人,非常建議開始嘗試記帳,實際記帳一段時間後,才會真正知道自己一個月跟一年的花費大概是多少。
- 記帳不要流水帳,因為越細就越難長期實行,重點是要能知道自己花多少錢,以及花在哪些類別。如果透支了,才能知道是不可避免或自制力不足。
收入增加不代表投資的錢也會增加,如果你無法將增加這筆錢存下來,提高的也只是你的生活品質,而非投資本金。 錢來得太快、太容易時,很容易就預期將來也能輕鬆擁有高收入,這樣的想法,很容易讓人成為月光族,只會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,忽視了風險。 存錢的方式有很多,沒有哪個方式是最有效的,但只要能讓你成功存下錢的,都是最好的方法。 我過去聽過很多相關的討論與建議,譬如說不辦信用卡、不預支消費,採用先存再花的方式;每個月領到收入後,先將30%存到沒提款卡或網路銀行的戶頭,只能到銀行臨櫃領錢、增加提領的難度,剩下的錢才可以運用。 甚至,也有用信封袋控制收支的方法,預先將每個月各個種類的費用,以現金放在信封袋裡,需要買東西再從對應的信封袋拿錢出來,用完了就不能再支出。 我認為,以上這些方法僅適合剛出社會、剛開始賺錢的族群。目前的環境不只是線上消費年代,更已進入行動支付時代,行動支付又需要綁定信用卡,不申請信用卡相當難。 而且,擁有信用卡也是在累積個人消費的信用紀錄,將來需要貸款時,才有信用紀錄可以查詢。 信封袋收支控制法更是難實行,除了所有消費都需要現金支付以外,每天光是計算各類別的消費金額,再從信封拿錢就要花費不少時間。而且,每個月的支出也不會很固定,這樣的方式其實是很難長期執行。 我個人會設定每個月與每年的預算,再加上記帳來控制花費,這個方式適合有一定自制力的人。 預算計畫是自己先設定好每個月的基本生活費、每年的特別花費,以及每年固定要支出的預算;接著搭配記帳,依照規劃的預算花費,這樣就能可時時檢查目前的消費,是否有在預算內、是否需要節省開銷,或是有多一筆錢可以安排旅遊,都相當清楚。 如果當年度透支了,也會清楚知道,是因為不可避免的因素,還是因為自己自制力不足而多出非必要的花費。 記帳不需要是很清楚的流水帳,因為越細的記帳方式就越難實行。 記帳的重點是,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、花在哪些項目,但不要像信用卡帳單一樣,將每一筆花費都明確的紀錄。 你只要能簡單區分出「消費類別」,能幫助你分辨哪些是「非必要消費」、哪些是「無可避免的消費」,就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最低消費需求。 有以上資訊後,就比較容易找出存不了錢的問題在哪裡,還有自己的消費習慣可以怎麼調整。 以下說明幾項基本分類: 基本生活費可簡單分成飲食、娛樂、購物、交通: 所有比較大筆的非必要性支出就會被歸類在年度特別預算,主要是這筆費用金額太大,無法被歸類在每個月的基本生活開銷裡,而且這筆費用可能是一次性的。 內容包含:國內外旅遊、購買手機電腦、家具家電、汽機車改裝或維修、高額罰單、禮金紅包、教育課程等。 有些費用是每年都一定要支付的,可以把它規劃在年度固定支出預算,這樣就可以清楚知道在基本生活花費以外,還有哪些費用也是每年都要支出的。譬如保險金、所得稅、父母孝養金、學費、汽機車稅金、社團會費等。 一開始的預算規劃會取決於自己的收入水準與想要的生活水平,參考資料就是以每個月的記帳紀錄為參考,一開始的規劃不會很精準,通常會需要經過幾年的時間不斷調整,才會達到舒服的平衡點。 在此之後,就能很好預估每年的生活費是多少、每年可以存下的金額有多少、可以調整的部分在哪裡,如果將來有新的支出需求,例如買車買房,都可以協助你很快就有清楚的概念。 沒有記帳習慣的人,非常建議開始嘗試記帳。實際記帳一段時間後,才會真正知道自己一個月跟一年的花費大概是多少,才能計算需要多少退休金。 沒有記帳習慣的人,預估的每個月花費通常會偏低,因為你會忽略了平時的臨時購物費用、每年的特別預算、與每年固定支出。真實的花費,常常會是你預估金額的2倍左右。 如果你不能準確了解自己每年需要的生活費,你要如何推算你需要多少退休金,過上退休後想過的生活呢?最簡單有效的存錢法:設定預算+記帳
如何記帳才能真的存到錢?
1.每個月基本生活費
2.每年特別預算
3.每年固定支出預算
開始記帳,才有可能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business/blog/3014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