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政治局會議於7月要求制定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方案後,各部門加快推出措施應對。人民銀行、金融監管總局和中證監上周五召開電視會議(下稱會議)」,指示金融機構加大貸款投放力度,以及金融部門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。
擬准發1.5萬億特殊再融資債
內地《財新周刊》引述消息報道,未來一至兩周有關部門擬宣布容許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,總規模約1.5萬億元(人民幣.下同),計劃涉及12個債務壓力較大的地區,包括天津、貴州、雲南、陝西和重慶等。
人民銀行昨在官方網站發布,人行黨委書記、行長潘功勝,金管總局黨委委員、副局長肖遠企,中證監黨委委員、副主席李超出席會議。會議強調,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要夠、節奏要穩、結構要優、價格要可持續。主要金融機構須主動擔當作為,增大貸款投放的力度,國有大行必須繼續發揮支柱作用,同時,注重保持貸款平穩增長的節奏,適當引導平緩信貸波動。
此外,要求金融機構調整優化房地產信貸政策,繼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,規範貸款利率定價秩序。會議並敦促,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,豐富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的工具和手段,強化風險監測、評估和防控機制,推動重點地區風險處置,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。
《財新周刊》引述一名研究地方債的專家表示,一籃子化解債務風險的方案,將包括地方政府法定債務、隱性債務和城投平台債等,現時已在統計和上報債務總額的階段。
舊債換新 地方政府繳息削半
報道引述消息稱,內地多個地區已上報特殊再融資債券額度,財政部亦接近完成審批,額度基本已妥善分配,總規模約1.5萬億元,將會取代部分一般債和專項債額度,地方政府可利用該類債券發行集資所得置換舊債,新債息為舊債息一半甚至更低。不過,容許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的條件,是把公務員編制縮減20%。
分析認為,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可為地方政府「買時間」,以較低債息置換舊有高息債項,但單一措施並不足夠,仍要有其他工作配合,例如推動銀行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放貸,以及為地方債展期減息等,地方政府亦有需要對財政管理更有紀律。
市場普遍預期,單靠地方債置換不能解決問題,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指出,地方政府可針對其中成本高、期限短的專案,通過發行新債券進行置換。天風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孫彬彬預計,監管部門會容許透過市場化方式例如展期、減息和重組等方案化解債務問題。
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,地方政府近年賣地難,導致收入疲弱,相信有關政策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放寬,當局再度准許符合指定條件的平台獲得貸款,以置換一些舊有的高息債務。她又說,地方政府也需要作出改革,定下更合理務實的基建投資目標,同時嚴格執行預算中的財政紀律。
高盛預料中央入市托樓價
高盛報告估計,要解決內房債務和銷售不振等問題,政府可能為大城市的「城中村改造」項目注入額外資金。另外,一線城市年內料將下調房貸利率,降低首付比例要求,並取消購買和轉售限制,如果上述基本措施仍然無法阻止樓價下跌,中央政府可能需要介入,直接購買房地產,為樓價托底。
高盛特別提到,內地政府在2008催谷大規模基建,以及2015年推動全國性「棚改」,都屬具「爆炸性的措施」,但似乎現時政府不會再考慮以類似力度救市,這將難以提升消費和投資信心,而內地繼早年暫停公布賣地收入後,上周再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,高盛認為,做法只會令「市場向最壞方向想」。高盛直言,靠政策文件喊話和漸進式放鬆政策效果不佳,甚至起反作用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hk.news.yahoo.com/%E5%85%A7%E5%9C%B0%E6%8C%87%E4%BB%A4%E5%A2%9E%E6%94%BE%E8%B2%B8-%E4%BF%83%E5%9C%B0%E6%96%B9%E5%82%B5%E5%8C%96%E9%9A%AA-1927009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