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積電赴美設廠遭遇缺人、成本高難題,華爾街日報:猶如生產之痛

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台積電亞利桑納州新廠設備到廠典禮前,台積電向美國商務部反映成本高、人力不足等問題。華爾街日報形容,這座預計2023年底投入生產的晶圓廠經歷「生產之痛」。

台積電耗資120億美元在鳳凰城北部建造的5奈米晶圓廠6日將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,為動工約一年半來重大里程碑之一。台積電副總經理克里夫蘭(Peter Cleveland)在社群媒體領英(LinkedIn)發文預告,拜登將就台積電未來生產計畫發表談話。

不過,台積電11月曾致函美國商務部,反映在鳳凰城設廠面對的建造成本與工程不確定性,使得在台灣建造同等先進晶圓廠的資本密集度大大降低。


台積電在信中表示,在美國製造晶片的真實障礙是「建造與營運的比較成本」。

台積電高層曾坦言,在台灣數十年來依賴在地工程人才、東亞等地供應鏈建立的製造生態系統,不易在美國複製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,在亞利桑納州生產晶片的成本可能比在台灣高50%以上。

台積電回應商務部就美國晶片補貼計畫公開徵求意見,信中列出6項在亞利桑納州設廠遇到「預期之外的工程狀況」,進而拉高建廠成本,其中包括聯邦法規要求。

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表示,台積電盡可能將清潔、晶片製造等設備從台灣運往美國,原因是美國廠商要價更高、找不到在地貨源。至於人力挑戰,台積電難以在美國找到剛畢業的工程人才,必須投入更多資金招兵買馬,而且新聘的工程師要送往台灣培訓一年或一年半。台積電也以薪資加倍與其他福利為誘惑,將台灣工程師送往亞利桑納州新廠支援。


報導指出,對台積電而言,美中關係緊繃時期加深與美方的關係,符合政治道理、也有利於和蘋果(Apple)、輝達(NVIDIA)等美國客戶合作開發新產品。

張忠謀11月赴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APEC)經濟領袖會議後證實,台積電計劃將更先進的3奈米製程引進亞利桑納州新廠。台積電表示,可作為二期廠房的建築已動工,但尚未確定二期規畫。

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business/blog/3011224